枣庄市台儿庄区踔厉笃行谱新篇

2022-09-27 作者: 来源: 大众日报
  党的十八大以来,枣庄市台儿庄区坚持守正创新、拼搏实干,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。
党的建设纵深推进
党风政风不断好转

  党的建设纵深推进,党风政风不断好转。推进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常态化,扎实开展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,深入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等系列活动,推动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,隆重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、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。不断强化舆论引导,健全意识形态工作机制,宣传思想工作扎实有效。基层党建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,机关党建标准体系获评“山东省机关党建优秀创新案例”,“两新”组织党建全面加强。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执行有力,纠治“四风”取得明显成效。创新推出“提醒函”制度,监督效能进一步提升。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,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深入扎实,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。区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、协调各方的作用,支持政府依法行政,支持人大、政协、法院、检察院依法依章履行职责,民主党派、工商联、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成绩斐然,民族宗教管理进一步加强。强化党管武装,国防动员、“双拥”工作迈上新台阶,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、6处镇(街)退役军人服务站成功创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(站)。工会、共青团、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充分发挥,党史、史志、档案、老龄、科协、残联、红十字等各项事业均取得新进展。近年来,台儿庄区持续强化干部队伍思想能力作风建设,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,推动基层党建全域振兴,打造基层战斗堡垒,坚持“党管人才”原则,打造区域人才集聚高地,开展“台满意”创建,打造群众满意工作品牌,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、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、党风政风持续向好、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等多个层面取得显著成效。
社会事业协调发展
民生福祉持续改善

  聚力增进群众福祉,打造民生“幸福圈”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扎实办好民生实事,让群众越来越幸福。一是建设教育强区。对全区普通中小学校布局建设进行论证,科学规划,不断加大投入、精心组织,扎实推进教育惠民工程建设,实现全区教育均衡发展。2020年以来,投资12.57亿元,强力扩增学位,新建、改扩建23所中小学和幼儿园,新增23670个学位。二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。加强就业创业公共服务,城镇就业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持续增加。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,落实社保转移接续制度。积极推进区人民医院迁建项目,新院区规划设计床位600张,总建筑面积共计91321平方米。不断健全社会救助、残疾康复、妇女儿童等关爱服务体系,全面提升慈善、红十字等公益服务水平。鼓励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,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,做好双拥和退役军人管理服务工作。三是构建共治共享格局。持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,推进资源配置下沉,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。严格食品药品监管,确保人民群众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不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,提高灾害风险治理能力,筑牢防灾减灾防线。深化平安台儿庄建设,推进“扫黑除恶”专项斗争常态化。提升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水平,增强国家安全保障能力,建成启用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国家安全教育基地。
乡村振兴扎实有效
城乡统筹取得新进展

  做强特色富民产业,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。全区高规格推动集中推进区建设,着力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再提速,稳步推进按揭农业项目,农村产业格局不断迈上新阶段。马兰屯镇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,邳庄示范区顺利通过省级齐鲁样板示范区现场评估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,塑造乡村环境新风貌。扎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,擦亮乡村振兴最美底色。2021年,全区农村清洁取暖安装12990户,完成目标任务的116%,实施路网延伸通达工程11.5公里,实施路网改造提升工程15公里,实施路面状况改善工程68公里,完成危桥改造4座,村级物流网点实现全覆盖,美丽庭院创建率达37.98%,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。厚植乡村文化底蕴,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。构建区、镇、村居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网络,截至目前,建成区级实践中心1处,镇(街)实践所6处,村居实践站209处,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3处,省级文明单位实践站5个。成立志愿服务队伍600余支,注册志愿者5.2万人。建成区级以上文明村数量209个,其中市级文明村(社区)49个、省级文明村(社区)8个,建立红白理事会“红黑榜”制度,建成市级移风易俗示范村2个。
动能转换加速推进
发展质量大幅提升

  深入贯彻落实枣庄市委、市政府“工业强市、产业兴市”战略,持续推进双招双引、重点项目建设和产业培育“三项攻坚行动”,工业不断发展壮大,民营经济已成为主力,自2016年丰元化学在深交所主板上市,开全市之先,到现在有23家企业完成股改,14家企业在四板市场挂牌,各个领域都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。目前,全区拥有主板上市企业1家、国家级高新企业28家、省级瞪羚企业6家、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1家、省级隐形冠军企业3家、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家、省级优胜转型企业2家、省级众创空间1家、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3个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4家、院士工作站1家,国际领先技术3项、国际先进技术8项、国内先进7项。工业园区形成了以台儿庄经济开发区为龙头的“一区五园”雏形,专业园区、特色园区正在成为项目建设的“主战场”。成功打破传统产业路径依赖,传统产业改造成效凸显,新兴产业快速成长,锂电新能源、高端装备制造、新材料等产业初具规模,一批高成长性、专精特新等企业强势崛起,开创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。全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5家,主要涵盖造纸、纺织、锂电、化工、煤电、装备制造、建材等产业门类。全力打好“工业突围”战,把锂电作为全区首位产业首位推进,规划建设了锂电产业园,出台了产业扶持“十二条”、锂电“十条”等政策措施,在项目落地、企业培育、创新发展等方面对锂电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,进一步拉长了产业链条,壮大了产业集群,逐步成为枣庄市建设中国北方锂都的重要板块。
深化文旅融合
做好助推城市升级“大文章”

  大力实施文旅产业升级行动。成立文旅康养产业工作推进专班,明确“精品化、智慧化、全域化、融合化”产业升级方向,持续放大台儿庄古城龙头溢出效应,围绕产业升级“六项提升行动”,推动红色研学、教育培训、会议会展、生态康养、体育赛事等产业融合发展,实现由观光休闲游向高端体验游转变、由传统旅游向智慧旅游转变,由古城游向全域游转变,由单一业态向业态融合转变,促进文旅产业成为支撑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。聚力落实运河文旅融合战略。发挥古运河“活化石”作用,统筹做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,编制完成台儿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策划及概念性规划方案,突出“两核一带”(即大运河文旅小镇、台儿庄古城,大运河文化带)建设,构建“快进慢游畅行”交通网络,推进运河印象文旅小镇、大运河城市超级IP、京台高速台儿庄大运河服务区、大运河风景旅游大道等标志性重点项目建设,打造大运河绿色生态带、璀璨文化带、缤纷旅游带。深化文旅融合、城旅融合发展。强化项目招引、建设,台儿庄梦幻冰雪世界、运河印象文旅小镇、开元名庭酒店、希尔顿欢朋商业综合体、阿曼·莫兰迪酒店等项目相继落地,提升了环古城业态圈层次。实施古城周边综合提升工程,开展绿化美化彩化亮化,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,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,让城市与古城“相得益彰、美美与共”,更好展现枣庄南向门户“桥头堡”的新形象。
  过去十年取得的成就和进步,在台儿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闪亮而坚实的足迹!十年成就鼓舞人心,继往开来团结奋进!展望未来,全区将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,坚定不移锚定“工业强市、产业兴市”战略不动摇,贯彻落实“1163”总体工作思路,谱写新时代现代化强区建设新篇章。
    
①新时代现代化强区建设持续推进
②“党课走基层”活动深入开展
③山东电立得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在生产锂电池
④聚力增进群众福祉,打造民生“幸福圈”
⑤万亩桃花峪以“桃”为媒扮靓美丽乡村新面貌
⑥加快文旅产业融合,引领全域旅游发展
⑦山东丰元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
  党的十八大以来,枣庄市台儿庄区坚持守正创新、拼搏实干,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。
党的建设纵深推进
党风政风不断好转

  党的建设纵深推进,党风政风不断好转。推进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常态化,扎实开展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,深入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等系列活动,推动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,隆重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、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。不断强化舆论引导,健全意识形态工作机制,宣传思想工作扎实有效。基层党建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,机关党建标准体系获评“山东省机关党建优秀创新案例”,“两新”组织党建全面加强。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执行有力,纠治“四风”取得明显成效。创新推出“提醒函”制度,监督效能进一步提升。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,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深入扎实,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。区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、协调各方的作用,支持政府依法行政,支持人大、政协、法院、检察院依法依章履行职责,民主党派、工商联、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成绩斐然,民族宗教管理进一步加强。强化党管武装,国防动员、“双拥”工作迈上新台阶,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、6处镇(街)退役军人服务站成功创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(站)。工会、共青团、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充分发挥,党史、史志、档案、老龄、科协、残联、红十字等各项事业均取得新进展。近年来,台儿庄区持续强化干部队伍思想能力作风建设,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,推动基层党建全域振兴,打造基层战斗堡垒,坚持“党管人才”原则,打造区域人才集聚高地,开展“台满意”创建,打造群众满意工作品牌,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、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、党风政风持续向好、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等多个层面取得显著成效。
社会事业协调发展
民生福祉持续改善

  聚力增进群众福祉,打造民生“幸福圈”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扎实办好民生实事,让群众越来越幸福。一是建设教育强区。对全区普通中小学校布局建设进行论证,科学规划,不断加大投入、精心组织,扎实推进教育惠民工程建设,实现全区教育均衡发展。2020年以来,投资12.57亿元,强力扩增学位,新建、改扩建23所中小学和幼儿园,新增23670个学位。二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。加强就业创业公共服务,城镇就业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持续增加。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,落实社保转移接续制度。积极推进区人民医院迁建项目,新院区规划设计床位600张,总建筑面积共计91321平方米。不断健全社会救助、残疾康复、妇女儿童等关爱服务体系,全面提升慈善、红十字等公益服务水平。鼓励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,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,做好双拥和退役军人管理服务工作。三是构建共治共享格局。持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,推进资源配置下沉,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。严格食品药品监管,确保人民群众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不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,提高灾害风险治理能力,筑牢防灾减灾防线。深化平安台儿庄建设,推进“扫黑除恶”专项斗争常态化。提升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水平,增强国家安全保障能力,建成启用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国家安全教育基地。
乡村振兴扎实有效
城乡统筹取得新进展

  做强特色富民产业,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。全区高规格推动集中推进区建设,着力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再提速,稳步推进按揭农业项目,农村产业格局不断迈上新阶段。马兰屯镇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,邳庄示范区顺利通过省级齐鲁样板示范区现场评估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,塑造乡村环境新风貌。扎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,擦亮乡村振兴最美底色。2021年,全区农村清洁取暖安装12990户,完成目标任务的116%,实施路网延伸通达工程11.5公里,实施路网改造提升工程15公里,实施路面状况改善工程68公里,完成危桥改造4座,村级物流网点实现全覆盖,美丽庭院创建率达37.98%,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。厚植乡村文化底蕴,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。构建区、镇、村居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网络,截至目前,建成区级实践中心1处,镇(街)实践所6处,村居实践站209处,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3处,省级文明单位实践站5个。成立志愿服务队伍600余支,注册志愿者5.2万人。建成区级以上文明村数量209个,其中市级文明村(社区)49个、省级文明村(社区)8个,建立红白理事会“红黑榜”制度,建成市级移风易俗示范村2个。
动能转换加速推进
发展质量大幅提升

  深入贯彻落实枣庄市委、市政府“工业强市、产业兴市”战略,持续推进双招双引、重点项目建设和产业培育“三项攻坚行动”,工业不断发展壮大,民营经济已成为主力,自2016年丰元化学在深交所主板上市,开全市之先,到现在有23家企业完成股改,14家企业在四板市场挂牌,各个领域都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。目前,全区拥有主板上市企业1家、国家级高新企业28家、省级瞪羚企业6家、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1家、省级隐形冠军企业3家、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家、省级优胜转型企业2家、省级众创空间1家、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3个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4家、院士工作站1家,国际领先技术3项、国际先进技术8项、国内先进7项。工业园区形成了以台儿庄经济开发区为龙头的“一区五园”雏形,专业园区、特色园区正在成为项目建设的“主战场”。成功打破传统产业路径依赖,传统产业改造成效凸显,新兴产业快速成长,锂电新能源、高端装备制造、新材料等产业初具规模,一批高成长性、专精特新等企业强势崛起,开创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。全区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5家,主要涵盖造纸、纺织、锂电、化工、煤电、装备制造、建材等产业门类。全力打好“工业突围”战,把锂电作为全区首位产业首位推进,规划建设了锂电产业园,出台了产业扶持“十二条”、锂电“十条”等政策措施,在项目落地、企业培育、创新发展等方面对锂电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,进一步拉长了产业链条,壮大了产业集群,逐步成为枣庄市建设中国北方锂都的重要板块。
深化文旅融合
做好助推城市升级“大文章”

  大力实施文旅产业升级行动。成立文旅康养产业工作推进专班,明确“精品化、智慧化、全域化、融合化”产业升级方向,持续放大台儿庄古城龙头溢出效应,围绕产业升级“六项提升行动”,推动红色研学、教育培训、会议会展、生态康养、体育赛事等产业融合发展,实现由观光休闲游向高端体验游转变、由传统旅游向智慧旅游转变,由古城游向全域游转变,由单一业态向业态融合转变,促进文旅产业成为支撑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。聚力落实运河文旅融合战略。发挥古运河“活化石”作用,统筹做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,编制完成台儿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策划及概念性规划方案,突出“两核一带”(即大运河文旅小镇、台儿庄古城,大运河文化带)建设,构建“快进慢游畅行”交通网络,推进运河印象文旅小镇、大运河城市超级IP、京台高速台儿庄大运河服务区、大运河风景旅游大道等标志性重点项目建设,打造大运河绿色生态带、璀璨文化带、缤纷旅游带。深化文旅融合、城旅融合发展。强化项目招引、建设,台儿庄梦幻冰雪世界、运河印象文旅小镇、开元名庭酒店、希尔顿欢朋商业综合体、阿曼·莫兰迪酒店等项目相继落地,提升了环古城业态圈层次。实施古城周边综合提升工程,开展绿化美化彩化亮化,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,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,让城市与古城“相得益彰、美美与共”,更好展现枣庄南向门户“桥头堡”的新形象。
  过去十年取得的成就和进步,在台儿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闪亮而坚实的足迹!十年成就鼓舞人心,继往开来团结奋进!展望未来,全区将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,坚定不移锚定“工业强市、产业兴市”战略不动摇,贯彻落实“1163”总体工作思路,谱写新时代现代化强区建设新篇章。
    
①新时代现代化强区建设持续推进
②“党课走基层”活动深入开展
③山东电立得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在生产锂电池
④聚力增进群众福祉,打造民生“幸福圈”
⑤万亩桃花峪以“桃”为媒扮靓美丽乡村新面貌
⑥加快文旅产业融合,引领全域旅游发展
⑦山东丰元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