激发创新活力推动城市更新引进优质项目
长清区:争当济南“西兴”排头兵
2022-09-15
作者:
来源:
大众日报

□ 本报记者 王健
本报通讯员 李娜 石瑶
地区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218.5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71.9亿元,年均增长6.1%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1年的5.8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9.2亿元,年均增长17.4%……十年来,济南市长清区始终坚持创新发展,经济实力显著提升,文化创新引领区、生态文明样板区、医养康养活力区、中医中药特色区、全域旅游示范区、智能制造先进区、科教产业融合区“七区联动”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。
十年来,长清区建成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7家、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4家,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3家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0家,被评为“山东省技术转移先进区”。长清区签约重点项目818个,完成招商引资额1077.4亿元,凯瑞中央厨房、山东省干细胞和再生医学技创中心、通发绿色建材智慧产业园、国舜绿建低碳·和钢智能科技示范产业园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、投产达效。
长清区先后启动东王棚户区改造、平安城中村改造及文昌片区城市更新等项目,累计完成征收拆迁200余万平方米,新建和开工安置房178万平方米,千年古城旧貌换新颜;圆满完成黄河滩区迁建工作,4.2万群众喜迁新居圆了“安居梦”;取缔“散乱污”企业223家,投资13亿元实施了北大沙河综合治理工程,34处废弃矿山修复治理项目全部竣工,山水长清的生态底色更加亮丽;新建、改扩建中小学校、幼儿园83处,增加学位5.4万个,组建10个教育集团(联盟)、19个街镇办学联盟,相继引进华东师范大学济南实验学校、山师附小大学城校区等一批高品质学校,全区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。
济南长清大学城管委会主动将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放在发展的重要位置,抓载体建设、抓成果转化、抓项目引进、抓科创服务。目前,大学城片区拥有孵化器、加速器、美客小镇、西部创新园等载体空间300余万平方米,累计进驻科研机构和企业上千家,打造了“融创云”线上共享平台,新引进政和科技、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京沪创新园等科创类项目,全面打造“科教新高地·生态智慧城”。
下一步,长清区将通过创新发展、融合发展、高质量发展,争当济南“西兴”排头兵。具体来说,长清区将整合创新资源,完善创新体系,激发创新活力,最大限度激发长清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;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、“西兴”和济泰一体化战略,举全区之力推动长清大学城创新发展,扎实推进老城片区城市更新;精准聚焦智能制造、医养康养、中医中药、文化旅游等产业,画好图、建好库、强好链、筑好巢,着力引进一批带动型、支撑型、税源型优质项目;盯紧抓牢150个区级重点项目,统筹土地、能耗、资金等资源要素,优先保障大项目、好项目。
本报通讯员 李娜 石瑶
地区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218.5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71.9亿元,年均增长6.1%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1年的5.8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9.2亿元,年均增长17.4%……十年来,济南市长清区始终坚持创新发展,经济实力显著提升,文化创新引领区、生态文明样板区、医养康养活力区、中医中药特色区、全域旅游示范区、智能制造先进区、科教产业融合区“七区联动”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。
十年来,长清区建成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7家、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4家,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3家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0家,被评为“山东省技术转移先进区”。长清区签约重点项目818个,完成招商引资额1077.4亿元,凯瑞中央厨房、山东省干细胞和再生医学技创中心、通发绿色建材智慧产业园、国舜绿建低碳·和钢智能科技示范产业园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、投产达效。
长清区先后启动东王棚户区改造、平安城中村改造及文昌片区城市更新等项目,累计完成征收拆迁200余万平方米,新建和开工安置房178万平方米,千年古城旧貌换新颜;圆满完成黄河滩区迁建工作,4.2万群众喜迁新居圆了“安居梦”;取缔“散乱污”企业223家,投资13亿元实施了北大沙河综合治理工程,34处废弃矿山修复治理项目全部竣工,山水长清的生态底色更加亮丽;新建、改扩建中小学校、幼儿园83处,增加学位5.4万个,组建10个教育集团(联盟)、19个街镇办学联盟,相继引进华东师范大学济南实验学校、山师附小大学城校区等一批高品质学校,全区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。
济南长清大学城管委会主动将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放在发展的重要位置,抓载体建设、抓成果转化、抓项目引进、抓科创服务。目前,大学城片区拥有孵化器、加速器、美客小镇、西部创新园等载体空间300余万平方米,累计进驻科研机构和企业上千家,打造了“融创云”线上共享平台,新引进政和科技、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京沪创新园等科创类项目,全面打造“科教新高地·生态智慧城”。
下一步,长清区将通过创新发展、融合发展、高质量发展,争当济南“西兴”排头兵。具体来说,长清区将整合创新资源,完善创新体系,激发创新活力,最大限度激发长清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;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、“西兴”和济泰一体化战略,举全区之力推动长清大学城创新发展,扎实推进老城片区城市更新;精准聚焦智能制造、医养康养、中医中药、文化旅游等产业,画好图、建好库、强好链、筑好巢,着力引进一批带动型、支撑型、税源型优质项目;盯紧抓牢150个区级重点项目,统筹土地、能耗、资金等资源要素,优先保障大项目、好项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