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——

推动山东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

2022-08-02 作者: 齐静 来源: 大众日报
  □ 本报记者 齐静

  7月28日至29日,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在济南召开。围绕“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”,吴立新院士、严中华常委、汪映荣常委、孟令军委员代表民盟山东省委会、刘阿平常委、茹立显委员作大会发言。
提升高水平海洋科创能力
支撑海洋强省建设

  吴立新院士发言时说,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洋强国建设,对山东海洋工作作出重要指示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兴海战略,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创新高地,是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的有力支撑。为此建议:
  加快突破海洋关键核心技术,聚焦国家长远目标和重大需求,支持“透明海洋”列入国家重大专项,聚焦海洋空间利用、海洋信息技术等科技前沿,开展新一代海洋卫星三维高分遥感、水下通讯导航等颠覆性技术研发。
  搭建高能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,支持中国海洋大学等科技创新平台。加快建设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和海洋大数据中心、海上综合试验场等综合实验设施。
  创建海洋特色区域综合科创中心,争创以核能氢能、智能制造、超级计算为主要方向的济青区域综合创新中心,加快布局大科学装置,整合沿黄达海大通道科技创新资源力量。
  促进海洋科技成果高效转化,以共建实验室等产学研模式,采取股权投资等方式,打通创新链-产业链-资本链。成立海洋科技创投公司,设立海洋产业基金、海洋科技创投和成果转化引导基金。
  打造绿色氢能和海水利用技术集成创新中心
  “世界先进的聚光太阳能技术可以淡化海水,同步产电,利用绿色电能电解浓盐水生产氢气,实现太阳能发电、海水淡化、制氢等一系列技术集成,给发展带来低碳绿色解决路径。”严中华常委发言时说,我省鲁北地区海洋滩涂资源得天独厚,海水资源丰富,取水条件便利。在这里,可以利用聚光太阳能技术淡化海水、生成电能,利用绿色电能电解海水生成氢能及氨等初级化工原料,一体化解决产业生产要素,推动地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。
  他建议,学习借鉴国内外技术经验,支持鲁北地区进行聚光太阳能技术集成创新,打造未来绿色氢能和海水利用技术集成创新中心;通过引进、吸收、再创新,综合实现水资源、能源、碳排放(碳中和)、科技创新、环保产业等行业融通发展。
抓住工业互联网“风口” 加快企业融通创新发展
  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,工业互联网正在重塑企业形态、供应链和产业链。汪映荣常委建议要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,依托重点龙头企业、重大项目牵引,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柔性植入传统工艺,向外拓空间、向内促提升,实现大中小企业互联共生、融通发展。
  一是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。加快实施“万项技改”“万企转型”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进度,加大对建设智能工厂、数字车间的支持力度,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、人工智能等应用。二是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。将“卡奥斯”“云洲”等打造成世界级工业互联网平台;支持培育更多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企业,打造更多“5G+工业互联网”典型应用场景和案例。三是以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为牵引,加快“制造”转“智造”。如以“国和一号”和海上风电等低碳能源项目批量化建设为契机,支持其会同产业链关键节点企业,带动配套企业数字化升级,共同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。
大力发展工业软件 推动核心工业软件自主可控
  孟令军委员代表民盟山东省委会发言时说,工业软件是现代工业制造的“大脑”和“灵魂”。大力发展工业软件,推动核心工业软件自主可控,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韧性的根本。作为全国唯一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制造业大省,山东优势显著,理应走在前列。
  建议集中开展关键技术攻关,加速国产工业技术软件化进程。面向我省优势制造领域,构建数字孪生工业软件体系;以科研院所为主体,打造协同开发与集成验证环境,联合攻关关键共性技术;建立省级工业软件研发公共服务平台,促进资源开放共享和开发利用。布局重点制造领域,加快国产工业软件示范应用。建立国产工业软件创新中心,制定制造业全品类国产工业软件供需目录,加速推进省内汽车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示范应用。建立梯度培养体系,加强工业软件人才培养,设立“工软”特色软件学院,培养一批工业软件综合型研究人才、复合型人才、专业应用技术人才。加强工业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,设立专项扶持资金,让国产工业软件在更多企业的使用中得以发展、完善。
下足法治“硬功夫” 创新营商“软环境”
  “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”。强化营商环境创新,必须把打造公开透明的法治环境作为重中之重。刘阿平常委为此建议:
  大力净化政治生态,做到“有腐即惩”,让营商者充满信心。将政治生态建设作为全省各级党组织“一号工程”,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,确保党政决策部署以“严真细实快”的作风落地落实。
  大力提升城市安全感,做到“有险即除”,让营商者平安舒心。持续深化“扫黑除恶”行动、政法干部队伍教育整顿行动和市场环境治理整顿行动,确保广大营商者心安乐业。
  大力强化法治护航,做到“有需即帮”,让营商者干事顺心。实行营商环境“一把手”负责制,构筑企业法治诉求通道;实行负面清单制,构筑营商“非禁即行”通道;实行中小微企业司法帮扶制,构筑法律公益援助通道等。
  大力擦亮诚信品牌,做到“有诺即践”,让营商者暖心放心。各级政府及部门应厚植法治理念,做遵守规则、信守契约的模范,让“厚道齐鲁地”诚信品牌深入人心。
以齐鲁文化创新力塑造新时代企业家精神
  茹立显委员发言时说,齐鲁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新时代我省经济和社会创新性发展的精神宝库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,加快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,山东企业家要以齐鲁文化创新力为引领,弘扬新时代具有山东特色的企业家精神,追求以诚立身,以信为重的“诚信”之道;追求以和为贵,竞争合作的“共赢”之道,在企业发展中不断注入精神创新和管理创新,助力“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”。
  他建议,归纳总结新时代“鲁商”创新型企业管理理论,形成以齐鲁文化为基因、具有齐鲁文化特色的新型山东企业管理理论体系;开展新时代新型“鲁商”名家评选工程和新型二代企业家培育工程;以儒家“诚信”文化升华新时代鲁商精神新内涵,创新市场共赢新模式等。
  □ 本报记者 齐静

  7月28日至29日,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在济南召开。围绕“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”,吴立新院士、严中华常委、汪映荣常委、孟令军委员代表民盟山东省委会、刘阿平常委、茹立显委员作大会发言。
提升高水平海洋科创能力
支撑海洋强省建设

  吴立新院士发言时说,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洋强国建设,对山东海洋工作作出重要指示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兴海战略,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创新高地,是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的有力支撑。为此建议:
  加快突破海洋关键核心技术,聚焦国家长远目标和重大需求,支持“透明海洋”列入国家重大专项,聚焦海洋空间利用、海洋信息技术等科技前沿,开展新一代海洋卫星三维高分遥感、水下通讯导航等颠覆性技术研发。
  搭建高能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,支持中国海洋大学等科技创新平台。加快建设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和海洋大数据中心、海上综合试验场等综合实验设施。
  创建海洋特色区域综合科创中心,争创以核能氢能、智能制造、超级计算为主要方向的济青区域综合创新中心,加快布局大科学装置,整合沿黄达海大通道科技创新资源力量。
  促进海洋科技成果高效转化,以共建实验室等产学研模式,采取股权投资等方式,打通创新链-产业链-资本链。成立海洋科技创投公司,设立海洋产业基金、海洋科技创投和成果转化引导基金。
  打造绿色氢能和海水利用技术集成创新中心
  “世界先进的聚光太阳能技术可以淡化海水,同步产电,利用绿色电能电解浓盐水生产氢气,实现太阳能发电、海水淡化、制氢等一系列技术集成,给发展带来低碳绿色解决路径。”严中华常委发言时说,我省鲁北地区海洋滩涂资源得天独厚,海水资源丰富,取水条件便利。在这里,可以利用聚光太阳能技术淡化海水、生成电能,利用绿色电能电解海水生成氢能及氨等初级化工原料,一体化解决产业生产要素,推动地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。
  他建议,学习借鉴国内外技术经验,支持鲁北地区进行聚光太阳能技术集成创新,打造未来绿色氢能和海水利用技术集成创新中心;通过引进、吸收、再创新,综合实现水资源、能源、碳排放(碳中和)、科技创新、环保产业等行业融通发展。
抓住工业互联网“风口” 加快企业融通创新发展
  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,工业互联网正在重塑企业形态、供应链和产业链。汪映荣常委建议要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,依托重点龙头企业、重大项目牵引,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柔性植入传统工艺,向外拓空间、向内促提升,实现大中小企业互联共生、融通发展。
  一是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。加快实施“万项技改”“万企转型”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进度,加大对建设智能工厂、数字车间的支持力度,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、人工智能等应用。二是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。将“卡奥斯”“云洲”等打造成世界级工业互联网平台;支持培育更多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企业,打造更多“5G+工业互联网”典型应用场景和案例。三是以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为牵引,加快“制造”转“智造”。如以“国和一号”和海上风电等低碳能源项目批量化建设为契机,支持其会同产业链关键节点企业,带动配套企业数字化升级,共同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。
大力发展工业软件 推动核心工业软件自主可控
  孟令军委员代表民盟山东省委会发言时说,工业软件是现代工业制造的“大脑”和“灵魂”。大力发展工业软件,推动核心工业软件自主可控,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与韧性的根本。作为全国唯一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制造业大省,山东优势显著,理应走在前列。
  建议集中开展关键技术攻关,加速国产工业技术软件化进程。面向我省优势制造领域,构建数字孪生工业软件体系;以科研院所为主体,打造协同开发与集成验证环境,联合攻关关键共性技术;建立省级工业软件研发公共服务平台,促进资源开放共享和开发利用。布局重点制造领域,加快国产工业软件示范应用。建立国产工业软件创新中心,制定制造业全品类国产工业软件供需目录,加速推进省内汽车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示范应用。建立梯度培养体系,加强工业软件人才培养,设立“工软”特色软件学院,培养一批工业软件综合型研究人才、复合型人才、专业应用技术人才。加强工业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,设立专项扶持资金,让国产工业软件在更多企业的使用中得以发展、完善。
下足法治“硬功夫” 创新营商“软环境”
  “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”。强化营商环境创新,必须把打造公开透明的法治环境作为重中之重。刘阿平常委为此建议:
  大力净化政治生态,做到“有腐即惩”,让营商者充满信心。将政治生态建设作为全省各级党组织“一号工程”,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,确保党政决策部署以“严真细实快”的作风落地落实。
  大力提升城市安全感,做到“有险即除”,让营商者平安舒心。持续深化“扫黑除恶”行动、政法干部队伍教育整顿行动和市场环境治理整顿行动,确保广大营商者心安乐业。
  大力强化法治护航,做到“有需即帮”,让营商者干事顺心。实行营商环境“一把手”负责制,构筑企业法治诉求通道;实行负面清单制,构筑营商“非禁即行”通道;实行中小微企业司法帮扶制,构筑法律公益援助通道等。
  大力擦亮诚信品牌,做到“有诺即践”,让营商者暖心放心。各级政府及部门应厚植法治理念,做遵守规则、信守契约的模范,让“厚道齐鲁地”诚信品牌深入人心。
以齐鲁文化创新力塑造新时代企业家精神
  茹立显委员发言时说,齐鲁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新时代我省经济和社会创新性发展的精神宝库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,加快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,山东企业家要以齐鲁文化创新力为引领,弘扬新时代具有山东特色的企业家精神,追求以诚立身,以信为重的“诚信”之道;追求以和为贵,竞争合作的“共赢”之道,在企业发展中不断注入精神创新和管理创新,助力“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”。
  他建议,归纳总结新时代“鲁商”创新型企业管理理论,形成以齐鲁文化为基因、具有齐鲁文化特色的新型山东企业管理理论体系;开展新时代新型“鲁商”名家评选工程和新型二代企业家培育工程;以儒家“诚信”文化升华新时代鲁商精神新内涵,创新市场共赢新模式等。